内蒙古呼和浩特:“信用帮办驿站”激活市场主体新动能
破壁之举:“一站式”融合破解办事痛点
“以前办个营业执照变更,得跑好多地方,想贷款又得跑银行,来回折腾两三天。现在在社区楼下银行网点的‘信用帮办驿站’,一上午全搞定了。”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经营便利店的张女士感慨道。这朴素的话语,道出了“信用帮办驿站”最直接的民生温度。深谙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“多头跑、办事难”的痛点,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内蒙古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构建“政务+金融”融合服务模式。“让数据多跑路,让企业少跑腿”的服务革新,打破了政务服务与金融服务的壁垒。
信用之桥:从“数据”到“融资”的价值跃迁
驿站聚焦企业最关心的融资难题,打出“信用修复+年报指导+融资支持”的组合拳,帮助企业提升信用等级,增强融资能力。同时,银行根据企业信用状况提供定制化金融支持,推动“信用数据”向“融资授信”转化,助力企业突破资金瓶颈。
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推进“个体蒙信贷”。积极搭建“政务+金融”服务场景,推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先行探索,截至目前,全市个体蒙信贷贷款户数1378户,较年初增长517户,授信额度46524万元,较年初增长16536万元。
协同之力:政银携手织密惠企网络
“1+1>2”的协同效应,在“信用帮办驿站”的建设中得到充分彰显。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挥政策引导和信用管理优势,银行投入网点覆盖和专业服务团队,这种“政府组织、银行主导、企业受益”的合作模式,彻底改变了以往服务资源分散、协同不足的局面。企业在银行网点就能完成信用修复申请、经营主体年报,政务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被有效打通,织密了“就近办、快速办”的惠企服务网络。
精准之策:滴灌式服务优化营商环境
营商环境的优化,既要解决“有没有”的问题,更要关注“好不好”的体验。“信用帮办驿站”通过搭建政企沟通桥梁,让服务更精准、更暖心。银行客户经理常态化走访,动态掌握企业需求,提供针对性帮扶。同时,优化信用修复流程,缩短办理时间,降低企业合规成本,助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。2025年,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对全市已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2138户市场主体,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118户市场主体完成了信用修复。
从“多头跑”到“一站办”,从“信用受损”到“融资畅通”,从“被动等待”到“主动服务”,“信用帮办驿站”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,为呼和浩特的营商环境注入了信用的基因、服务的温度。这座架设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“连心桥”,不仅激活了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,更彰显了市场监管的创新智慧,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启示——唯有把企业的“急难愁盼”放在心上,把信用的价值潜能用在实处,才能让市场活力竞相迸发。
- 发布时间:2025/08/14
- 发布时间:2025/08/13
- 发布时间:2025/08/12
- 发布时间:2025/08/11
- 发布时间:2025/08/08
- 发布时间:2025/08/07
文章搜索
- 头条新闻 一图读懂:5月1日新办法执行后如何申请信用修复
- 头条新闻 山西省社会信用条例
- 头条新闻 司法部:行政检查应坚持“该严则严、当宽则宽”
- 头条新闻 三部门: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监督职能,规范涉企行政执法
- 头条新闻 最高法:发布典型案例,依法严惩医保骗保犯罪
- 头条新闻 国家广电总局:开展广播电视虚假宣传医药广告集中整治